热点动态

平潭船东协会微信公众号

平潭运输船的前世今生之支前备战

发表在 Mon Apr 25 15:48:55 CST 2016  来自平潭船东协会 0 1944

        大陆解放以后,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为实现其“光复大陆”的美梦,不仅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谴责,与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而且经常出动舰艇、飞机和派遣武装人员对沿海地区进行抢劫、袭扰、轰炸,破坏海上交通和沿海渔业生产。为了巩固国防,随时准备歼灭来犯之敌,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做好支前备战工作。平潭运输船及其船工们就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与全县人民一道积极投入到紧张的支前备战工作中去。
        1951年1月27日,因支前备战,全县组织110艘船只,集中在各主要澳口供战时运输使用。其中,马腿、霞屿两港20艘,渔洋、江斗门、渔塘等澳口20艘,芹山边、苏澳、土库等澳口30艘,当盛澳口20艘,潭城港20艘,编定番号,轮流值勤。3月4日,驻军急需转运储存的6000—7000吨弹药、粮柴,需小木帆船驳运,深夜11时,白青、先进、民主等地木帆船70多艘,船员350多人赶来支援,岸上组织搬运民工700多人协助搬运,一夜之间,完成转运任务。
        1953年1月,根据战备需要,平潭组织大小船只1000艘待命,其中一区40艘,二区20艘,三区150艘,四区250艘,五区90艘,六区350艘,七区100艘。1954年,转入持续战备,组织经常性运输船只2个大队共216艘。其中第一大队108艘,集中小湾、吉钓、娘宫一带,归公安第13师调遣。
        1958年8月14日10时,东庠岛上空发生空战,解放军航空兵第16师飞行员周春富,在连续击落2架、击伤1架敌机时,不幸座机中弹,跳伞落海。平潭连日出动数百艘次船只,协助驻军在海面反复寻找,未果。同年,平潭战备紧张,全县组织船只50艘,每艘配备船员5—7人担负运输粮食2500吨、烧柴5000吨以及副食品、工具等。
        1962年6月,紧张支前备战,抽调船只70艘(苏澳港25艘,观音澳20艘,芬尾25艘),分别集中小湾、娘宫和竹屿口担任水上运输。1个月共运输战备物资1.84万吨,其中粮食7141吨、烧柴1333吨、煤1131吨,军用品1202吨,以及其他物资等。县交通局并抽调运输船10艘停泊竹屿口,听候调遣。
1963年2月,在屿头、大练、东庠、草屿、塘屿、苏澳、青峰、流水、大澳、观音澳、钱便澳、娘宫等12个前沿地区设12个救护组,每组配备船只2—3艘,船员10—20人,协助驻军救护空战中我方失事人员和捕捉敌方跳伞落水人员。
        1965年11月14日,崇武以东海战,平潭东海101号客船和东海103、105号货轮,奉命执行支前运输任务。东海101号客船担负运输海上救护人员到塘屿岛待命;东海103、105号货轮,担负为海军送弹药。以上3艘机动船行动迅速,积极完成任务,战后晋江军分区给予记集体三等功。
        支前备战工作持续近30年,平潭船工和运输船数十年如一日地为做好支前备战工作发挥巨大的作用。
[ 打印此文 ] [ 关闭窗口 ]